《枢纽:3000年的中国》施展

《枢纽》这个书名形容的是今天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作者认为,世界秩序中包含着海洋秩序和大陆秩序,而在海洋秩序和大陆秩序之间有一个中介性的力量,它是世界秩序的枢纽,目前处于这个位置的就是中国。因为关心中国的未来,作者在历史中追溯中国一步一步走来的历程,发现了很多有趣的观点和认知,最终写成了《枢纽》这本书。这本书酝酿了8年,写了一年,凝聚了作者对中国历史的思考和对中国未来的探讨。

核心内容

本书将以中国的“超大规模性”这个特征作为线索,解释三个让我们感到困惑的中国历史和现实问题:

  1. 第一,中国为什么能长期维持大一统?
  2. 第二,中国在近代为什么在世界上落后了?
  3. 第三,中国向近现代转型的时候,超大规模又起着怎样的作用?

一、中国为什么能长期维持大一统?
很多帝国曾经大一统过,但是分裂后普遍都没有再统一,比如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只有中国即便分裂了还是再次统一起来,并且从宋代往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长期分裂的状况。
一个帝国是否能够维持大一统,并不是由文明是否渴望大一统决定的,而是由财政跟军事逻辑决定的。中央政权要拥有足够大规模的军事能力,能够压制住任何地方性的离心倾向,而中央政权的庞大力量,来自于庞大的财政能力。想拥有庞大的财政能力,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有足够庞大的财富可供汲取,也就是财富池子得足够大;另一个是需要能够低成本地进行财政征收。
与中国相比,欧洲的地理非常破碎,人口也稀疏得多,所以收税的成本高,统治的成本也高。古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有好多人都尝试过要一统欧洲,像查理曼大帝、拿破仑都曾经短暂地统一了欧洲,但都因为很难低成本地获得足够规模的财政资源,也就没有办法把那些不服的区域性政权彻底打服,所以欧洲的大一统在瓦解之后就没有再恢复过。而中国就不一样了。中原地区土地辽阔平坦,人口稠密,中央政权征税的难度远远小于欧洲,统治的成本也低于欧洲。只要社会结构变得足够扁平化,也就是说,社会上没有那种特别有实力的世家大族,都是小家庭的结构,那中央政权就能突破一个门槛,使得它相对于任何地方政权都有压倒性的实力,大一统就会成为一个不可逆的历史过程。

二、中国在近代为什么在世界上落后了?
超大规模性虽然能让古代中国维持大一统,但却不能带来更多红利,因为它会让古代中国陷入一种困境——内卷化。意思是说,社会和经济会自我锁死在一种低技术水平线上,没有任何办法向前进步。内卷化就是近代中国在世界上落后的重要原因。
19世纪,中国人口史无前例地达到了四亿。这些大量过剩的人口本来就没钱赚,给他一点钱他就肯干活,所以任何以节省劳动力为目的的技术变迁是不可能出现的。这进一步带来一个结果就是,工业革命没法内生性地在中国出现,而过剩人口问题又只有工业经济才能消化掉,中国就这样自我锁死了。想要突破这个现状,要靠新的技术和新的经济要素,中国没有,就只能靠西方。在鸦片战争之前,大清只有一口通商,外贸规模比较小;而战争失败后,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外贸规模急剧扩大,拉动了内贸,提供了大规模征收厘金的可能性。也就是说,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在无意识间帮助清政府获得了新的自我保全能力。

三、中国向近现代转型时,超大规模又起着怎样的作用?
虽然近代中国因为超大规模的人口陷入了内卷化的困境,但是一旦中国开始加入开放的世界经济体系,超大规模人口反倒会成为中国的竞争优势,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比其他国家更低廉。不过想实现这种优势,前提是完成自我的政治整合。也就是说,要把社会上的大部分人都动员起来,让他们愿意为同一件事情努力才能做到,而这也和超大规模性有关。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国家,像泰国、韩国,如果它们愿意加入现代世界经济体系的话,靠外部世界的拉动就可以把整个国家全都拉入到现代经济世界里。但是中国规模太大了,大到没有任何人能够把中国整体性地拉动起来,只能拉动局部,比如上海、广州、天津这些口岸地区,所以这些口岸地区跟世界大都市纽约、伦敦、巴黎的联系,远远大于它跟200里地之外乡村的联系,国家在经济层面彻底被撕裂了。这种经济撕裂一定会引发社会撕裂,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如果中国的经济只能被局部性拉动的话,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除非先通过政治整合,使得这个国家有能力用政治性的办法,让国家整体性地加入到世界经济秩序中,才能够把超大规模的人口优势释放出来。

金句

  1. 任何一个伟大的文明都有一种理想,就是让自己不仅仅停留在观念世界当中,而是要让自己变成一个伟大的帝国,以此作为文明的肉身载体。
  2. 蒙昧地区之所以很容易被征服,就在于它的文明程度不够,从而自我组织能力很差,无法抵抗帝国的武力征服。
  3. 无论是哪一个政权想要一统欧洲,都很难低成本地获得足够规模的财政资源,也就没有办法把那些不服的区域性政权彻底打服,谁都不拥有压倒性优势。
  4. 对于近代历史的评价是要非常谨慎的,没有什么非黑即白的事情。
  5. 创意是容易被人模仿的,这一轮创新经济的一大特征,就在于它必须不断地自我迭代,用新创意否定旧创意。想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把生产流程外包出去,绝不能自己干,以便降低创新的成本。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彼得·弗兰科潘

我们通常认为古代由于交通闭塞,地理限制,世界各地的联系不会像今天如此紧密。但是站在这里,你能打开一扇审视历史的新窗口,你将看到一个复杂交织的世界:大陆与大陆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亚大草原上发生的事情可以在北非感同身受,巴格达发生的事件可以在斯堪的纳维亚找到回响,美洲的新发现会影响中国产品的价格,进而使印度北部的马匹市场需求剧增······,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现今的贸易战或许只是一个插曲。

《从0到1:开启商业与未来的秘密》彼得·蒂尔

这本《从0到1》要勾画的是“从0到1”的可复制基因,因此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醒我们“从0到1”的重要性,而更重要的是分享彼得·蒂尔亲身实践过的可操作方式和可行路径。

事实上,我注意到一个最为重要的模式:成功人士总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现价值,他们遵循的是基本原则,而非秘籍。

我们期待的未来是进步的。进步可以呈两种形式。第一,水平进步,也称广泛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直接从1跨越到n。水平进步很容易想象,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它是什么样。第二,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从0到1的进步。垂直进步较难想象,人们需要尝试从未做过的事。如果你根据一台打字机造出了100台打字机,那就是水平进步。而如果你有一台打字机,又造出了一台文字处理器,那你就取得了垂直进步。

大部分人认为世界的未来由全球化决定,但事实是——科技更有影响力。

在资源稀缺的今天,丢掉科技创新的全球化不会长久。

关于创业思维

初创公司遵守这样一个原则,你需要和其他人合作来完成工作,但也需要控制规模,使组织有效运转。

从积极的角度说,一个初创公司就是说服一群人,一起规划并铸就新的未来。一个新公司最重要的力量是新思想,新思想甚至比灵活性更重要,而规模小才有思考的空间。

思维运动:质疑现有观念,从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

获得的经验教训

  1. 大胆尝试胜过平庸保守。
  2. 坏计划也好过没有计划。
  3. 竞争性市场很难赚钱。
  4. 营销和产品同样重要。

要问自己:你对企业的认识有多少是基于对以往过错的错误反应形成的?最反主流的行动不是抵制潮流,而是在潮流中不丢弃自己的独立思考。

关于竞争意识

避免在同一维度上争第一,而在不同维度上保持市场“唯一”。

竞争是一种观念——这种观念在整个社会中蔓延,扭曲了我们的思想。我们宣扬竞争,内化竞争的必要性,颁布竞争的条律;结果就是,尽管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实际获得的却越来越少,我们把自己困在了竞争中。

关于垄断企业的特征

每个垄断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但是它们通常会综合以下几个特点: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经济以及品牌优势。一般而言,专利技术在某些方面必须比它最相近的替代品好上10倍才能拥有真正的垄断优势。

关于幂次法则

幂次法则(power law)都是宇宙的法则,是宇宙最强大的力量,之所以会取这样的名字,是因为指数方程描述的是最不平均的分配。它完整定义了我们周围的环境,而我们几乎毫无察觉。

零件就是观念,零件的组合就是把观念结构起来形成体系。特斯拉就是这样的一个系统。

戴姆勒采用特斯拉的电池组,奔驰采用特斯拉的动力系统,丰田采用特斯拉的发动机。通用汽车公司甚至组建了特别小组追踪特斯拉的动向。但是特斯拉的巨大技术成就不是单个的零件或组件,而是将许多组件融合为优良产品的能力。

我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去确定未来会发生哪一种情景,所以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未来会更美好,而是要今天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但无论有多少趋势可以追踪,未来都不是自行发生的。奇点描述的未来并不比我们今天面临的抉择重要:在两种最有可能发生的情景中做出选择,是无所作为,还是尽力而为,这取决于我们自己。我们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未来会更美好,而是要今天努力创造美好的未来。

我们当下的任务是找到创新的独特方式,使得未来不仅仅与众不同,而且更加美好,即从0到1。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独立思考。只有重新认识世界,如同古人第一眼看见这个世界一样新奇,我们才能重构世界,守护未来。

《孵化皮克斯:从艺术乌托邦到创意帝国的非凡之旅》 劳伦斯·利维

作者用中观的思想和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讲述皮克斯初创及成长的故事。不管对创业者还是其他从业者来说,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皮克斯的所有成就依赖于制定充足的战略、培养秩序和管理体系,从而在不扼杀其创新精神的情况下赋予其发展动力。

伟大产品的孕育期比表面上看起来要长得多。那些看似横空出世的产品其实要经历一个漫长的研发、测试和犯错过程。

我一直在用这种思考方式训练自己。对于不在我控制范围内的事物,这种方法比感情用事更有效。事业难免遭遇挫折,但事业上的成败并非生死攸关的事情。

细细想来,在皮克斯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对史蒂夫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成为亿万富翁、在众目睽睽之下高调回归苹果、深入娱乐行业、与皮克斯关系好转、将业务需求和创作需求变得和谐一致。这些影响与史蒂夫的美学天赋和产品构思结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他有勇气去接受苹果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没错,皮克斯也许只是史蒂夫人生旅途中的一段插曲,但迄今为止,它仍然是史蒂夫大部分财富的来源。有人提出,如果没有皮克斯,史蒂夫重返苹果之后所引领的科技革命也许永远不会发生。

物理定律指出,我们无法永远朝一个方向前进,迟早有一些事物降低我们的前进速度,这些事物有可能是股价、房价、经济,也有可能是整个文明社会,或者是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停滞。我们建造城堡、教堂和纪念碑,希望它们能屹立不倒;表面上看起来稳固的东西掩盖了那些难以觉察的潜在运动。有时候,我们能看到变革的浪潮滚滚而来,但我们却经常随波逐流。在我看来,皮克斯就面对这样一个浪潮。

落子无悔,你要走的下一步棋才最重要。

专利授权不是皮克斯的经营战略,而是一种融资战略;我们可以偶尔为之,为企业注入现金,但其作用也就仅此而已。它能够为皮克斯赢得时间,但无法保证公司获得长久的成功。

《超级版图:全球供应链、超级城市与新商业文明的崛起》 帕拉格·康纳
关于作者
帕拉格·康纳,全球战略家,风靡 TED 的演讲人。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顾问,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高级研究员,2007年出任美国特种作战司令部高级地缘政治顾问。他同时也是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等媒体的特约撰稿人,被《时尚先生》评为“21世纪最有影响力人物之一”。

关于本书
这本《超级版图》是康纳未来秩序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前两部分别是《第二世界》《运转世界》。在整本书里,作者通过自己过去20年间对于一百多个国家的实际走访,列举了大量案例来说明: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一个互联互通的全球文明正在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明的含义经历着巨大的重塑。供应链开始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心,未来的国家间竞争将不再是军事力量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战。

核心内容
得益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一条全球供应链正在形成。供应链给世界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世界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最突出的就是对世界资源无情地掠夺。超级城市和地区联盟的崛起正在让世界发生巨大的分化与聚合,同时,一个以移民为代表现象的全球性文明融合正在发生,互联互通已经开始深度改变这个世界。

一、全球供应链的形成及“供应链世界”的出现
先明确一下供应链的概念,它的正式定义,是指将产品和服务从生产方转移到涉及消费者的组织、人、技术活动、信息和资源系统。简单来说,就是谁需要产品和服务,就通过一定的方式把产品和服务送到谁手里,这个方式就是供应链。生产和服务的全球流动,自然而然地呼唤了全球供应链的出现,作者也因此将现在的世界称为“供应链世界。”

这种供应链世界的形成,得益于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传统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和完善,包括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二是数字性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最主要的就是互联网的飞速成长,在不断打破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边界的同时,将全球紧密连接在一起。

得益于传统基础设施和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发展,供应链世界正变得越来越稳固,对人类整体的影响也越来越深。但是正如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大部分事物都会呈现好坏并存的情形。供应链世界的形成,满足了我们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极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总体经济的增长,但同时,供应链世界的形成也带来了不良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供应链世界的发展会造成对世界资源无情地掠夺;第二,供应链世界的发展会加剧全球的贫富分化。

二、全球性分权与聚合
什么是全球性分权与聚合?分权指的是在全球性互联互通语境下,主权国家以及全球多边机构,例如联合国或者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权力和影响力将会不断削弱和分散,而与之对应的,是超级城市以及地区联盟的权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大。聚合指的则是超级城市以及地区联盟会通过连接来扩展自己的影响力,超级城市会努力形成自己的城市群或者建立属于自己的经济特区,而地区联盟则会加强地区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为什么会出现分权和聚合?作者认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地缘政治冲突在全球范围内其实是被削弱了的,人们更愿意的是通过合作来获取经济利益,这个转变为城市和地区联盟地位的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随着全球供应链的不断扩展,城市得以越过国家,直接和外部世界对接,在比较优势基础上寻求优势互补,并且通过一系列自主的优惠措施吸引外部投资。这种城市的自主行为,可以为当地提供更优良的商品和服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以及地方稳定,从而实现一部分的国家职能。这种可以减轻国家负担的行为也使得国家愿意做出权力下放的决定。

至于地区联盟,相对于全球多边机构而言,则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以及更快捷的反应能力,能够让各方共享基础设施和组织共同行动,并且也能更好地帮助本地区内的弱小国家发展,因此其权力和影响力扩大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与这种分权相伴的是更大范围的聚合。对于城市而言,一座城市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这就必然要求它去和其他互补的城市寻求连接。同时,一座超级大城市由于涌入了过多居民,都会遭遇物价飞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在此情形下,建设超级大城市的卫星城,将过多的人口疏散到周围城市之中,形成以超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就成为一个绝佳选择。对于地区联盟而言,其存在本身就是聚合的最好证明。各个地区内的国家联合起来,各自放弃一部分国家权力,制定共同的规则,应对共同的挑战,努力实现地区繁荣与稳定。

三、未来全球性文明的变动和融合文明的发展
全球性的基因消融进程正因为全球性的互联互通而不断加快。全球性移民的不断增加,已经达到了历史最高峰,这些人口的流动带来了庞大的人口融合。通过通婚的形式,移民正在重塑这个世界的版图。

对欧洲、日本以及其他老龄化社会而言,移民已经成为了维持社会进行必要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移民的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税收和社会服务都无法实现。大量移民的聚居也改变了移民流入国家的文化和政治形态。

全球性文明融合带来的巨大影响也包括了身份认同问题,在作者看来,未来的城市将会是各个移民消弭旧有的身份,融入新生活最好的平台。

金句

  1. 地球上所有的实体都是一个一个点,通过一条一条的线将各个点串联起来,将这个画面摊开并绘制在地图上,就构成了一副所谓的全球大连接地图,也就是作者所要表达的“超级版图”。

  2. 上升的海平面威胁海滨地区的居住人口,而荒漠化则威胁内陆地区的人们,从而把人口不断往某些固定区域进行挤压,作者甚至说,“不久之后的世界或许将分为宜居与不宜居两个部分。”

  3.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地缘政治冲突在全球范围内其实是被削弱了的,人们更愿意的是通过合作来获取经济利益,这个转变为城市和地区联盟地位的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

  4. 现在的年轻人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他们更喜欢自由和迁徙,因此,相比于原先的民族主义以及国家主义、意识形态,基于城市认同的市民主义或许是一种更适合他们精神气质的表述。

推荐

这大概是具全球化视角的一本书。它视野开阔,却不失严谨的细节。得基础设施者得天下,一条条供应链就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脉络,从《超级版图》中,你能看到未来。——凯文·凯利,硅谷精神领袖、《连线》杂志联合创始人